Blogtrottr
創業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論文集/從國際產學趨勢看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人才發展策略/中國文化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執行長廖肇弘 - 臺灣新浪網
Oct 28th 2013, 08:40

 青年創新創業人才是決定未來產業發展強弱的主要力量。許多當今叱吒風雲的跨國大企業,當年都是由20幾歲的有志青年在學校或車庫中發跡,進而成為對全球產業影響深遠的重要公司,例如 :

1976 年 Steve Jobs 在車庫創立 AppLE 公司 ; 1978 年股票市值達 17.9億美元, 開啟了個人電腦呼風喚雨的時代。

 1975 年 Bill Gates 與朋友創立 Microsoft 公司 ; 1990 年營業額達 10 億美元 , 開啟了電腦軟體價值淩駕硬體之上的時代。 

 1994 年 Jerry yang在史丹佛大學宿舍創立 Yahoo! 公司 ; 1996 年股票市值達 8.5 億美元 , 開啟了入口網站的黃金年代。 

 1995 年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在史丹佛大學宿舍創立 google 公司 ; 2004 年股票市值達 360 億美元 , 詔告了網路搜尋服務時代正式來臨。

 2004年 Mark Zuckerburg 在哈佛大學校園創辦 facebook,2012年股票上市,全球用戶超過 10 億人,開創了社群媒體引領風騷的新時代。

 為何歐美各國能如此有效激勵青年勇於投入創新創業活動?兩岸應如何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相互合作、截長補短,成功激發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精神,共創未來兩岸產業發展榮景?

 誠然,「創新」或許還有學理架構和產業案例可供參考,但「創業」經驗卻往往無法在課堂上傳授,幾乎得以實務經驗為依歸,只能在成王敗寇的市場實戰中追尋成功者的經驗與足跡。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兩岸的傳統大學教育模式顯然無法滿足培育青年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借鑒國際成功經驗,透過大學教育模式的創新,厚植產學合作能量,培育創新人才,激發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動機,積極培育具備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實已成為兩岸未來合作推動經濟發展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國際發展趨勢 

 由美國、英國、芬蘭、日本…等世界各國成功發展趨勢觀察,大學皆扮演了推動產業創新發展以及創業人才培育搖籃的承先啟後重要角色。以美國而言,許多新興科技創業的成功典範,大都是由大學的研發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再結合資本市場的積極運作,由此孕育出許許多多成功的新興創業家,成為推動新一波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 (MIT) 統計,自1990年以來,MIT畢業生平均每年創建超過150多家新創公司,截至2000年為止,該校畢業生已經創辦超過4,000家新公司,雇用超過110 萬人,創造出2,320億美元以上的銷售額;美國Stanford大學則與矽谷自然形成產學合作的創業生態系統 (Ecosystem),積極激發學生投入創業而不只滿足於到大企業就業,由此培養出眾多當代知名科技企業,如HP、Google、Yahoo、nVIDIA、Cisco及eBay等公司皆孕育自Stanford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則是相當重視技轉與事業化,設立TODAI TLO從事專利申請、技轉、事業化等事務,成立UTEC公司以創投作為校內衍生企業之投資,鼓勵師生創業,也允許教授在創業後仍保留教職;英國Oxford牛津大學特別成立ISIS公司,負責管理大學的技術移轉及提供新興產業的顧問諮詢服務,支援學者們將研究成果申請專利、透過技術入股、創辦衍生企業等形式積極拓展商業化的市場機會;芬蘭Aalto大學更以創業型大學自居,非常著重學生在創新及跨領域學科的學習經歷,以培育學生具備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能耐。

 除此之外,這些國外大學又是如何透過教育模式的創新來達成培育創新創業青年人才的宗旨呢?

 以Stanford大學所開設的「科技創業與精實創業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and Lean Startups)」課程為例,它採用了「創業實驗室」概念,提供學生一個真實世界的創業學習體驗環境,讓學生自行組織創業團隊,主動走出校園,與未來合作夥伴及顧客進行實際接觸,所收集的回饋建議,於課堂上分享給其他創業團隊,藉由課堂的討論以及其他團隊的建議,重新調整及修正本身的商業模式,並運用互聯網,讓各小組大量透過 MOOCs (大規模線上公開課程) 或 eLearning 進行線上學習互動。MIT 所開設的創業課程則更結合理論與實務,著重在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透過深入企業內部的行動學習以及不同產業的創業學習體驗,將學生自組的創業團隊帶到一個真實的世界去學習,讓創業團隊針對創業歷程中實際碰到的問題,在行動學習教練的帶領下,借著提問和反思的方式來學習和解決實務上的問題,同時思考所得到的學習經驗可以如何應用於真實世界的創業活動。

 歸納而言,國外許多大學近來開辦的創業學習課程,都包含了「創業團隊」、「創業主題」、「實作場域」與「驗證學習成果」等關鍵要素,藉由創業團隊的組成,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透過團隊實作應與現實世界的交互驗證,來得到真實世界的深刻學習體驗。

 台灣發展現況 

 台灣向為世人讚許的經濟奇蹟,大部分是由中小企業主辛勤努力打拼而來。「創業」對於台灣人民來說並不陌生,台灣向來就是全球聞名的創業之島,人民勇於冒險犯難的創業家精神充分而具體地展現在豐沛的創業活動能量上。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統計,台灣地區約有128 萬家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8%,總就業人口的 80%,可說是台灣經濟結構的主體。不過其中有10%,約12萬家中小企業經營不滿一年即倒閉或停業,據統計,首次創業成功機率不到 30%, 創業超過五年的存活率不到 5%。

 但2011年9月由WEF (世界經濟論壇) 出版的「2011-201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GEM)」指出,台灣已由「效率驅動往創新驅動轉型」階段晉升為「創新驅動」階段,顯示台灣已成功轉型邁向創新導向經濟。根據2012年GEM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全球創業觀察) 報告,台灣在創業認知機會比例為39%,居於亞太及南亞國家之7國的第2位;創業意圖比例為25%,居於第1位,顯示台灣尚未參與創業活動人群中,約有四分之一在未來三年內期待投入於創業活動,此數值更高過於創新驅動經濟體的所有國家;認為創業為很好的職涯選項,居於亞太及南亞國家之7國的第3位;媒體對創業之關注,居於第4位;而在害怕創業失敗的認知比例(26%)則遠低於其他國家。

 在青年創新創業人才的培育方面,台灣教育部近年來積極推動創新創業政策,筆者因同時擔任教育部「大學校院創新創業紮根計畫」及「U-START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主持人,對於創新創業課程、產學合作機制,與大學及各大公協會加入培育大學創業人才的行列,也激發校園創業社群紛紛成立,為大學校園創業環境提供了良善的發展環境。目前已有許多大學為加強學生創業精神,打造創業校園文化,透過創業育成、產業趨勢論壇等專業課程,提升其創業專業知能,掌握最新創業趨勢、經營理念與資訊,同時廣邀業界創業家擔任授課師資及輔導顧問,協助培養有志創業青年跨領域創新創業知識能力,提供學員更紮實、更完整、更貼近市場需求與國際視野的創新創業培訓課程,鼓勵學生籌組創業團隊並主動走出校園。四年多來,筆者領導的U-START計畫已在台灣各大學校園成功催生超過 1,800餘個創業團隊,創辦約300餘家新創公司,存活率約 63%,可說是獲致了初步的成果。

 兩岸合作契機 

 然而,兩岸現有的大學教育和產業界實務人才的需求仍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我們面臨著同樣艱钜的挑戰和機會。如何透過大學教育模式的創新,結合兩岸的優勢互補資源,積極培育兩岸創新創業的青年人才,做為未來兩岸經濟發展的核心人才骨幹梯隊,已成為兩岸產官學界的當務之急。

 就推動機制而言,可由兩岸政府共同提供政策支持,透過兩岸大學與企業間的共同合作,設立專屬的創新創業人才培訓機構或創業型大學,紮實培育符合產業所需的創新創業人才。亦可由政府與民間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在產業園區中設立專以延攬及培育產業人才的「產業學院」或「產業培訓中心」,不以學歷教育為目標,而以授與證照的方式,結合產業界的實務需求與最新技術知識以及管理理念,透過培訓、交流、分享、或出國考察…,搭配演講、公開班、短期培訓、企業內訓、集訓派訓、E-Learning、研習營…等等方式,制定完整的培訓體系,以發展完備的創新創業青年人才發展戰略。

 綜上所論,筆者提出具體建議如下 :

 一、合作設置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學院,延攬國際一流師資,加強培育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人才 :

 可結合兩岸政府、大學、企業資源,共同合作設置如三星經濟研究院、松下政經塾…等模式之高規格創新創業人才培訓學院,甄選兩岸青年共同學習交流,延攬國際及兩岸一流師資,使其成為孕育兩岸創新創業青年人才的黃埔軍校。

 二、擴大辦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競賽及交流活動,積極合組兩岸團隊參與國際競賽 :

 歐美各國的創業競賽各自有不同的特色,如美國的創業競賽主要連結創投基金、媒體、教育部門…等多元單位,共同在創業競賽中提供不同的角色功能;英國方面則是有顯著的政府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未來兩岸應加強結合兩岸產官學界資源,擴大舉辦當前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之競賽及各類交流活動之規模,並透過合組兩岸團隊,一同參與國際創新創業的競賽活動,亦可促進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能力之共同學習與成長。

 三、加強整合兩岸大學及企業資源,促進兩岸產學合作機制蓬勃發展 :

 目前兩岸皆已提供新創公司若干獎勵優惠政策,未來由政府跨大提供各種兩岸創業青年的獎補助優惠措施及獎勵政策,積極促進大陸大學與台灣企業、以及台灣大學與大陸企業之產學合作機制,以促進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之蓬勃發展。

 四、構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平臺 :

 在資訊交流及創業機會方面,應完整收集兩岸相關創業政策及相關資源,共同建置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平臺網站,提供兩岸青年交流及參考,並定期舉辦實體交流活動,活絡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合作。

 五、設置兩岸青年創新創業之專項引導基金及稅務優惠政策 :

 由兩岸政府邀集企業,提供兩岸青年共同合作創辦新創事業之專項引導基金,透過兩岸大學舉辦創業競賽之優勝團隊可優先申辦,並鼓勵企業或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於兩岸新創公司時可申請稅收抵減…等優惠政策,以激勵兩岸青年實質投入創業或共同合作新創公司之激勵與發展。

 六、設置兩岸青年專屬之產業創新創業基地 :

 可在目前各區既有的產業園中,提供若干空間及公共平臺空間,擇定適合兩岸合作交流特定產業,如精緻農業、文化創業產業、網遊動漫產業、電子商務產業、生命科學、移動互聯網….等,指定由兩岸大學或企業共同合作運營「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除提供孵化器及加速器相關功能之外,也定期邀請兩岸成功創業家、創業投資機構…等進行交流並舉辦投資媒合會,以催生兩岸合作產業之新創團隊。

 結語 

 就筆者多年來協助台灣教育部執行「創新創業紮根計畫」及「U-START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的實務經驗觀察,青年創業家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資金、不是規模、更不是技術,對於青年創業家來說,能夠在不斷的失敗中持續的學習而具備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就是青年創業家們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兩岸目前雖已各自發展許多激勵創新創業的相關政策及創業競賽活動,但仍偏重於地方政府層級的資源及活動,未來應可擴大及提升兩岸共同推動創新創業青年人才發展的相關政策的整體力度。實際上,兩岸經濟發展狀況雖有別於國際,但如何借鑒國際趨勢,掌握歷史契機,在兩岸政府的合作支持與領導下,透過創新的兩岸產學合作機制與大學教育模式創新,使兩岸青年能有更多機會相互交流、學習成長、截長補短,進而培育出更多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的新一代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將是下一階段兩岸經濟合作交流發展的重要發展方向,也將是所有兩岸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願與諸君共勉之 !

 【中央網路報】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rakii3010 的頭像
    kurakii3010

    微型創業|微型創業企劃書範例|微型創業課程

    kurakii3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